隨著時代的進程,煙花爆竹能夠進入工藝美術序列,并正式確立為其間的一個專業門類而得
到公認,這是理所當然的事。而煙花爆竹自身所俱有的工藝美術特征和所顯現出的精神文化方
面的美學元素,特別是在燃放中所顯現的美學價值卻沒有得到更廣泛、更深刻的認識。所以本
文想借這個論題闡述一些個人的觀點來個拋磚引玉。
一、煙花爆竹的現代釋義與古代工藝美術淵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花爆竹國家標準規定,煙花爆竹是以煙火
藥為原料制成的工藝美術品,通過著火源作用燃燒(爆炸)并伴有聲、光、色、煙、霧等效果
的娛樂產品。
這個定義不但符合煙花爆竹的歷史沿革,也切合現代科學對它的屬性歸類。我國是火藥的故鄉
,火藥是我國古代文明之佐證。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就在“丹經”中,
詳細記載了當時的火藥的成分和性質。十四世紀才由印度、阿拉伯輾轉傳至歐洲,至此,西方
人才始知有火藥。
隋唐之際,火藥發展成為供娛樂用的焰火。焰火,也叫煙火、煙花。隋煬帝曾有詩云: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到了宋朝,“架子煙火”或“盆景煙花”,已具相當規模。每
逢元宵佳節,達官巨賈競相比美。詞人辛棄疾曾有“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的詞
句,這便是對它生動而形象的描寫。對制作煙花爆竹的工匠亦被尊稱為“紙秀才”。眾所公知
的是,自“爆仗”之后,無論是噴花類、旋轉類、升空類、旋轉升空類、吐珠類、線香類、煙
霧類、造型玩具類、摩擦類、小禮花類、禮花彈類、架子煙花、組合煙花、爆竹類等等全部產
品的
“外筒”、“外殼”乃至“內筒”、“內殼”等等主體部件全是以紙張為材料卷(壓)制的。
并且卷(壓)制作的工藝要求相當精細,質量相當考究。從工藝結構和品種的創意造形上可以
明顯地看出煙花爆竹制品與“紙扎工藝”、“燈扎工藝”、“繪畫工藝”、“編結工藝”、“
印染工藝”……等等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關系。湖南瀏陽的“紅燈炮”湖北忠路的“寶蓋炮”
就是綜合這些工藝美術原素的典型產品。簡而言之,煙花爆竹制品實際上是將上述的各種工藝
集于一身的綜合藝術品。那么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工藝美術品的釋義:工藝美術通常指美化生活
用品和生活環境的造型藝術,它的突出特點是物質生產與美的創造相結合。并具有審美特性的
造型藝術。以工藝美術技巧制成的各種與實用相結合并有欣賞價值的工藝品。故通常具有雙重
性質:既是物質產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文化方面的審美性。工藝美術品是以手工藝技巧制
成的與實用相結合并有欣賞價值的工藝品。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工藝美術已不局限于手工
藝,而是與機器工業,甚至于與大工業相結合,把實用品藝術化,或將藝術品實用化。無論從
我國古代傳下來的“架子煙花”、“盆景煙花”、“地老鼠”、或是單發爆竹、還是鞭炮以及
現代的煙花爆竹制品,它們都俱有工藝美術的形象特征及文化元素。產品未燃放時其外觀已經
俱備了造型風格與造型美。當它成為商品時,其包裝更明顯的具有工藝美術的特征了。
如果煙花爆竹不具有傳統的民族文化工藝美術元素和特征,它的生命力就沒有這么
強盛了。我在這里試舉兩個例子:其一、美其名曰安全環保的紙帶“微型鞭炮”它是由微型藥
粒以膠粘的方法附著在一條紙帶上的,或是以棉線為載體以機械絞纏的方式制成“繩鞭”,發
明制造者試圖用它來取代傳統型的“鞭炮”而主導市場。但其結果是失敗了。之后,又有專家
教授硏制出了一種不用焰火藥劑的“電子鞭炮”,也試圖用它取代盛行千年的由單發爆竹結編
而成的傳統“鞭炮”,其結果更慘,剛剛做過廣告就短命妖折了!無論從安全角度還是從音響
、閃光效果,或是從它的生產成本和簡化工藝等等方面來講,仿佛它們都比遭“禁放”、“限
放”之劫的傳統鞭炮更具競爭力。但是,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卻被仿佛處于“劣勢”的傳統鞭
炮給全面擊潰了!這是為什么?事實的回答很明顯,因為它們不具有傳統鞭炮獨特的民族工藝
美術特征和不具有民俗文化價值中的美學元素。這就是說,用不具備傳統煙花爆竹工藝美術特
征和不具有其民俗美學價值的另類去克隆、仿真、取而代之,這是絕對不行的。因為從它的概
念硏究中得出的定義是“煙花爆竹是以煙火藥為原料制成的工藝美術品”。具有獨特而標準的
中華民族工藝美術特征和悠久而輝煌的歷史傳統文化所積淀形成的民俗審美的價值取向。國家
標準正式將煙花爆竹歸屬于工藝美術品的范疇,其深含的另一方面的意蘊是因為煙花爆竹的各
種產品的命名往往具有表達產品特色又寓意于吉祥、美好的希望與祝福;這就關系到文學素質
與藝術的美學要素。其實,煙花爆竹產品從開發設計時的創意美、生產流程中的工藝美、材質
和技術所決定的內在質量美與外在形式美等等的每一道工序,都是塑造美和審美的活動過程。
產品的各種名稱、色彩、結構和形體造型以及燃放時顯現的藝術效應都能體現出我們民族的寬
泛而朦朧的情感氣氛和明顯的歡樂、愉悅、激動而熱烈的民族情緒。所以,煙花爆竹它一般不
是再現、摹擬客觀對象,即使以現實對象造型,也是把對象當作情感的外在形式而已,這就體
現出煙花爆竹這類工藝美術品是人的本質感情對象化的產物。因此,我們只有首先透過煙花爆
竹工藝形象的外在形式去理解制品的內在情感,即按民俗的需要,在燃放中產生的各種藝術效
果,才能找到領悟象征意蘊的基本途徑,才能品鑒、感知煙花爆竹的工藝美術特征和它具有的
美學價值。
二、煙花爆竹產品的雙重性及其美學價值的廣泛性
工藝美術是造型藝術之一。它是制造出來的藝術(craft)。故通常具有雙重性質:
既是物質產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文化方面的審美性。煙花爆竹作為物質產品,它反映著
一定時代、一定社會的、物質的和文化的生產水平;如果根據它的第二定義的娛樂性作為精神
文化產品,它的視覺形象和聽覺感受又體現了一定時代的審美觀。因人們對實際生活的要求而
產生了工藝美術。也就是說,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中國工藝美術的歷史
悠久,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璀璨成蔟的明珠,在國際上素負盛名。工藝美術起源于人類開始制造
工具的時代。工藝美術大多是勞動人民直接創造的,同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關。
煙花爆竹是以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在古代是專供達官貴族、豪商巨價
們爭雄斗奢的顯富炫耀的消遣娛樂品;這就是煙花爆竹被扣上“消遣娛樂品”成為高稅率之列
,“后患”至今的“禍根”。我想,煙花爆竹至今還不能步入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正軌,恐怕
與這個“消遣娛樂”的幽靈的相生相克有重大關連吧!到了明、清時期,煙花爆竹制作技術有
了新的發展,逐漸成為民俗中的禮儀品,結婚嫁娶、建房、祝壽、進廟燒香、敬神、祭祖以及
喪葬、災禍、都以禮儀的方式進行燃放;到了近代,由民間上升到國家、國際的各類慶典,更
加充分地體現出了它的政治性、商業性、文化性。成了張楊氣氛、熱鬧場面、慶喜祝賀、文化
傳播、廣告宣傳的重要用品。因而,提升了它的審美情趣和美學價值。
煙花爆竹產品,常因歷史時期、地域環境、經濟條件、文化水平、對象、場合的不
同以及民族風尚和民俗用途的審美觀點不同而表現出各種不同的感情和不同的意義。正是由于
它從物質到精神俱備了這樣的內涵與外延才能成其為工藝美術品。才逐步俱有了美學價值的廣
泛性。
三、煙花爆竹所表達的審美觀念和美學元素
上面的章節我們從工藝方面簡要而側重的討論了煙花爆竹的工藝性和民俗審美價值
的取向;在本章里我想有必要就煙花爆竹與美術的關聯和它所具有的美學元素發表一點淺見。
大家都知道,煙花爆竹是利用各種相關的物質材料制作出商品的立體造型和燃放效應所產生的
視覺形象,作為人們在欣賞過程中交流審美信息的手段,所以它與美術便結下了不解之緣。美
術又稱為“造型藝術”,一般來說,美術包括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和建筑藝術等四大門類。
煙花爆竹既然屬于工藝美術品的范疇,那么,上一章里已佐證了它應該是一種精神意識創造的
產品。所以這就決定了它與美術的血肉關連。
周代的《盂鼎》記錄著周王賞賜給奴隸主土地、奴隸的銘文,它包含著象征奴隸主統治權力的
觀念。北京天壇的祈年殿是封建帝王舉行祭禮的建筑,包含著祈求上天“賜予豐年”的信仰。
羅丹的《思》塑造了一個非常年輕、秀美的女性頭像,仿佛陷入無法擺脫社會束縛的沉思,周
圍縈繞著夢想的氣氛,不具形的“思想”在靜止的“物質”中吐放出來,就像羅丹自己說的:
“形體表達內在的精神”,“一切都是思想”。由此可見,美術的本質就是一種意識形態,是
通過服務于某些中介環節而從屬于社會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而煙花爆竹同樣具有這些美術元
素和審美價值。
在火藥尚未用于“爆竹”之前的爆竹,人們是利用天然的竹竿堆集燃燒,在燃燒中由
于竹節內的氣體膨脹而爆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響,利用其聲響去駆鬼祛邪、驅邪揚正、除舊迎新
、舒發歡樂之情。這樣的原始爆竹當然還不能稱其為產品;但,從燃放“爆竹”的審美意義上
,具有美好的象征性作用和欣賞自然美的成分已經具備了。
自唐代李畋開始用竹節裝入火藥做成的爆仗(也稱爆竿),駆散瘴氣、遏制瘟疫;及
至宋代生產紙筒炮竹產品的出現,燃放時聲響與火花效果都遠遠超過原始爆竹,這就給花炮產
品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用途越來越廣。新型的紙筒爆竹雖然取代了原始的爆竹,但其驅邪揚正
、除舊迎新等的基本象征性和內容及其功能并沒有改變,故仍沿襲“爆竹”的名稱,后來也稱
火炮或紙炮、鞭炮。特別是在編織成“鞭”狀或成“餅”形的鞭炮中,還可以將聲響大小、光
彩不同的單發爆竹,按一定的節奏、間隔規律搭配編排,燃放效果更加優美豐富。爆竹產品的
聲響與光色、火花的變化,則呈現出自然之美和藝術之美的雙重美、多重美。
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展,鞭炮新品種不斷出現,鞭炮已成為舒發人們心聲的重要載體,并具有
一定的娛樂性,廣泛地應用于四時八節、除舊迎新、驅邪揚正、紅白喜事、迎送賓客、祭祀活
動、老人慶壽、企事業開張、遷入新居、敘發歡樂之情等等。用途越來越廣,成了大眾化的傳
統文化產品。這種民族習俗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煙花,傳統上也稱為煙火或焰火,是通過燃放供人們觀賞的一類娛樂性產品;也是一門獨特的
藝術類型。在重要節日或重大慶典話動中,以主題性煙火晚會立意、或以大型的商業活動,以
及綜合性文藝晚會主題立意,通過對煙花產品按節目編排、場地布陣與燃放效果則可以顯現出
整體的藝術概念。
《荊楚歲時記》曾經這樣記載,正月初一,雞叫頭一遍時,大家就紛紛起床,在自家
院子里燃放爆竹來逐退瘟神惡鬼。由此可見煙花爆竹它所包含的內容同樣是“真善美”,它所
抗御的對象同樣是“假丑惡”。它的美學元素是很明顯的。它同樣是人們審美認識和審美情趣
所創造的產物,它體現著社會的和個人的審美觀念和思想理念以及精神上的寄托。戰國的《虎
座鳥形鼓架》中的鳥就是神話中的靈鳥“鳳”,傳說它一出現就會“天下康寧”,完全是藝術
構想出來的,但卻是代表著中國民間傳統審美觀念的形象。美術創作是個體性精神勞動,必然
具有鮮明的獨特個性。畢加索的《哭泣的女人》采用了立體主義的分解與組合手法,表現了戰
爭給人類帶來的痛苦與憂慮。凡高的《星月夜》那動蕩、閃爍的星空和景物,表現出他獨特的
性格和騷動不安的潛意識活動。這些作品都表現出畫家獨特的認識、感情與個性。從而可以滿
足人們復雜的審美要求。煙花爆竹又何常不是這樣呢?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201
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式等大型煙花節目,都體現出花炮產業與煙花藝術發展的新氣象;特別是
國慶60周年文藝晚會中,在煙花燃放與歌唱節目內容融合的同時,在浩瀚的夜空燃放煙花噴寫
出巨幅毛體字“人民萬歲”,噴繪出巨幅煙花畫“錦繡河山”、“美好家園”、“雪域天路”
,將煙花藝術表現推向新的高端境界。還值一提的是2012年5月17日,第七屆中部博覽會在長
沙開幕,當晚的那場世界頂級的音樂焰火,整個設計編排創造了全景音樂焰火晚會的新概念。
中博會焰火晚會的燃放實現了焰火燃放與周圍景觀相結合,陸地與水面的地貌優勢都得了很妙
的利用,水面的矩陣焰火和陸地上的特效焰火與橘子洲、岳麓山遙相呼應而構成了一幅三維立
體的畫面。為了增加欣賞性,晚會還增加了大量激光和燈光特效。由此可見煙花所表現出美的
本質,即是表現一種意識形態。足可說明煙花所顯示的美術畫面與繪畫中的美術畫面只是使用
的材料、方法、顯示的空間和藝術手段的表現形式的不同而已,所表達的美術效果和體現的美
學原理則是相同的。